风声|为什么韩国影视剧很敢拍,韩国社会问题却“死不悔改”?
周汝正家境优渥,家里是开医院的,虽然父亲遭遇不幸被反社会人格的人杀害,但并没有改变他家很有钱的事实。他是文东恩复仇路上的左膀右臂,没有他的金钱助力,很难说文东恩的复仇会真正成功。“强者”非但不是弱者的反面,反而是弱者的守护神、保护者。
也有不少观众嗑的是文东恩与河道英这一对CP。河道英是冷漠傲慢的新贵阶层,是彻头彻尾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在遇到文东恩之前,穷人大概就是他衣服上的灰,他只会不屑地掸掉;文东恩虽然让他内心泛起涟漪,但显然他不会为文东恩停留。他最后的所做作为,依然自私冷酷:与朴妍珍离婚,杀害了前妻的“情人”,带着前妻与情夫所生的女儿远走英国……编剧给他安排了不错的结局。
这是《黑暗荣耀2》的不彻底性所在。编剧将校园暴力视为个人的行为,而缺乏对韩国社会的等级秩序进行批判,缺乏对“慕强凌弱”的反思;恰恰相反,剧中对“强者”充满崇拜,始终无法割舍“慕强”的情结,而只要“慕强”,就伴随着以弱为耻和恃强凌弱。哪怕剧中的强者没有这么做,剧外谁又能保证呢?
所以,校园暴力的加害者拍摄了反对校园暴力的剧,在韩国并不奇怪。20多年前,安吉镐是家境优渥的强者,欺凌弱者没有受到任何惩处,20多年后在马太效应下,他已经成为韩国的著名导演,依然是一名强者。电视剧的火爆让他成为公众人物,所以“凌弱”的丑闻才被爆料出来——这就像韩国有非常多的明星被扒出校暴丑闻,如果不是他们刚好成为公众人物,这些丑事根本不会为人所知,加害者也不会付出任何代价。这才是韩国社会更真实的一面。
总之,韩国的复仇爽剧再多、反思批判尺度再大,可如果没有触及到社会体制的根本、没有真正去改变这个制度本身,那么复仇爽剧只是一次“精神胜利”。
本文系凤凰网评论部特约原创稿件,仅代表作者立场。
主编 | 萧轶
编辑:广州明生医药有限公司
标签:韩国,荣耀,安吉,强者,财阀,校园暴力,弱者,文东,社会,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