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明生医药有限公司


近两千万吨快递包装如何“瘦身”?

新闻资讯 包装,物流,废弃物,企业,塑料,华波,成本,胶带,京东,垃圾 09-10

可循环包装是一个系统工程

单一企业推动不仅是成本问题

政策层面也不可能给某家企业“开绿灯”

势必需要行业共同推进

个护、美妆、鲜花、休闲食品,“38大促”下,多个电商平台开启促销活动,围绕不同客群推出多品类商品。随着促销活动落下帷幕,用户在享受“剁手”快感后,紧接着便要面临快递包装“扔扔扔”的烦恼。

数据显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出量以每年8%到9%的速度增长。其中,快递垃圾的增幅不容小觑。据快递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统计,在北上广等特大城市,快递包装垃圾增量已占到生活垃圾增量的93%,并且大都包含塑料等环境难以降解的成分。

那么,“买买买”背后,我们如何妥善解决这些快递包装废弃物的问题?

一千亿件快递背后的绿色考量

“我这条命,是快递小哥给的。”网友的调侃反映了一个现状:快递物流一头连着生产供给,另一头连着消费需求,是畅通消费网络的“毛细血管”。厘清快递包装垃圾激增的问题,还是得回到电商消费的源头。

据国家邮政总局统计,2022年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完成1391亿件,同比增长2.7%。其中,快递业务量完成1105.8亿件,同比增长2.1%;业务收入完成1.06万亿元,同比增长2.3%。消费复苏下,预计电商和快递业务今年将继续呈现上升趋势。

这些数据背后,意味着巨量的待处理废弃物。根据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段华波与团队的测算,包含商品本身包装在内,2022年快递业产生的包装废弃物接近2000万吨。

物流人员在仓库里分拣快件。图/图虫创意

物流人员在仓库里分拣快件。图/图虫创意

此外,另一条解决途径就是推行可循环包装。长期以来,快递企业受成本和利润率影响,在可循环包装领域投入有限,自行搭建运营回收网络也涉及运营成本的提升。

“最大的问题还是成本高。”段华波坦言,可循环包装是一个系统工程,单一企业推动不仅是成本问题,政策层面也不可能给某家企业“开绿灯”,势必需要行业共同推进,“这又回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们鼓励有实力有技术的企业成为先行者。”

目前,业内多家企业已经推出可循环快递包装,包括京东物流的“青流箱”,顺丰速运的丰多宝(π-box),中国邮政速递物流的绿色循环快递盒等。

以京东物流的“青流箱”为例,这种循环包装由可复用材料制成,用来替代一次性纸箱,无需胶带封包,使用过程中不产生一次性包装垃圾。正常情况下,可以循环使用50次以上,破损后还可以回收再造。

据了解,该循环包装已累计使用2000万次以上。“循环次数越多,成本压得越低,环境效益也越大。”段华波表示。

尽管循环包装好处多多,回到日常生活,不少用户却反映很少见到这些包装。相比于庞大的用户基数,目前的循环包装覆盖面仍显不足。

段华波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影响循环效率的,一是破损,二是丢失,所以在现实层面需要解决维护和逆向回收的问题。

好去不好回,仍是困扰可循环快递包装大规模应用的痛点。

段艳健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投放的“青流箱”在逆向回流时会犯“选择困难症”,其在各个仓库间均衡配置存在难点,导致不同型号的“青流箱”在各个仓库间分布不均匀,易造成包装空间的浪费,因此投放相对谨慎。

对此,京东物流借助唯一码和射频识别技术(RFID),通过“一箱一码”,实现对每个循环包装的全流程监控。相关专家透露,一系列耗材及技术投入很可能导致企业前期成本较大。

事情的关键又回到了成本,“只靠某几家企业成本太大,最好可以形成一个行业联盟,可以共享循环包装。”段华波表示。

这种规模效应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消费者和社区也是这个庞大消费网络不可缺少的一环。段艳健表示,循环包装的使用和耗材回收需要社区和居民的良好配合,希望社区加大绿色低碳理念宣传教育,鼓励和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循环包装共享化回收。

让快递包装不再无序“流浪”,不是某个部门或某家企业能够独立完成的。当前,各地纷纷提振经济,推出消费券、购物节、主题消费等活动,促进消费复苏。作为“买买买”大军中的一员,每个用户都是绿色消费的重要一环。

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电商平台、物流企业设置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目标,并提出具体行动路径,积极披露减量化和循环使用数据,才能在利益相关方共同推进下实现快递包装“瘦身”。

发于2023.3.20总第1084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近两千万吨快递包装垃圾如何“瘦身”?

作者:李权云

编辑:马敏

运营编辑:马晓轶


编辑:广州明生医药有限公司

标签:快递,废弃物,物流,塑料,企业,成本,垃圾,胶带,京东,快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