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考公团“横扫”江浙沪,背后大有玄机
图/网络
南方省份日趋“山东化”,年轻人也开始一心求稳,原因并不难理解。
这两年来,经济发展的各种不确定因素陡然增加,民营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不小的挑战,一些前几年火热的行业,负面评价堆积,造富神话破灭;有的民营企业家,还在社交舆论场动不动就被打成“资本家”。
民营经济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自然会转移给员工。在企业裁员、倒闭等一些逆风的状态下,担心失业、工资下滑的年轻人,当然容易萌生逃离的想法,逃去体制内安稳过日子。
互联网大厂和基层公务员的岗位,哪个更香?如果今天再拿同样的问题去知乎上提问,相信很多人的选择已经发生改变。
公家的编制,以前是被认为是人际关系复杂、职业生涯一眼望到头,但现在它成了对抗不确定性的最佳选择——上限不高,但下限不低,教育、医疗等社会福利有兜底保障。
从当年的公务员辞职“下海潮”,到当下的“上岸潮”,改革开放这些年,大家的职业偏好也在潮起潮落地改变着。很难说这些年轻人的选择对不对。
但扎堆进体制,当然不是一个值得称道的事情。除了人才资源浪费、创新活力下降外,它至少说明国有部门掌握了太多社会资源,说明民营经济的活力还远远不够,说明民企的生存风险太高,提供不了足够多的优质岗位。
今年两会提到,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给广大的民营企业家吃了一颗定心丸。打破体制迷恋,让就业市场的选择更多元化,就得旗帜鲜明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提供就业机会。实际上,山东“巡考团”四处征战的那些岗位,很大程度上不是靠别人,正是靠民营经济养活着。
编辑:广州明生医药有限公司
标签:山东,民营经济,体制,岗位,考生,民企,公务员,广东,成了,铁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