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村支书小芳”爆火背后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年轻人
3月末的一个周末,阳光和煦温暖。
在河南省鹤壁市三家村村委会,记者见到了村支书张桂芳。她正在与一位做视频的朋友交流,桌子上摆放着花生之类的零食。
“聊吧,有什么问就行。”张桂芳开门见山地对记者说。直爽是这位村支书给人的第一印象。
之后,她还带记者参观了“网红村”三家村,路是水泥路,街道也比较整洁,街道两侧的墙壁多刷成淡蓝色或淡粉色,四五个中老年妇女正清扫路面。
张桂芳在暴雨救灾中的表现赢得村民认可。图/受访者提供
2021年7月,河南遭受暴雨侵袭,河南中北部出现大暴雨,郑州、新乡、开封、周口、焦作等地部分地区出现特大暴雨。鹤壁部分农村地区也发生漫堤险情,村内积水严重。
有村民告诉记者,当时三家村积水接近膝盖,井水也被污染,许多村民都喝不上干净的水。三家村还遭遇了停电,不少村民房屋也面临危险。
当时,张桂芳和她的同事们,为应对暴雨灾情,到村里各处巡查,同时积极向外界争取救灾物资。
在张桂芳的争取下,除了政府下拨的物资,还有慈善组织捐了三百多万的物资。这些下发的物资不仅帮助了三家村,还帮助了石林镇,村民也因此“喝上了干净的水,重新用上了电”。
那么,这一切是如何办到的?据张桂芳讲,三家村“网红村”的名气帮了大忙。当时,有慈善组织联系张桂芳,想了解三家村是否受灾。在了解情况后,慈善组织就积极捐赠物资。
在农村有这样的观点,你能解决村里的问题,你能为村里争来资源,带动村民致富,你就是“能人”。张桂芳回忆说,一位老大娘拉着她的手说,“小姑娘真能干,下回还选你。”
常瑞涛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张桂芳的工作能力很强,特别善用新媒体,尤其是在“7·20”暴雨救灾中,为三家村和石林镇争取到了更多的救灾物资。
多位村民说,就是在暴雨救灾之后,张桂芳在村里有了威信。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到,担任村支书后,张桂芳干成了不少事,修路,铺水管,清河道,建电影放映室、篮球场……
敢争、受得了委屈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高层的许多决策部署,都要落地到基层,落实到基层的每个县乡镇村。具体到村一级,村支书、村主任是其中的关键,有诸多职责和任务。
比如,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政策,带领村民致富,做好困难群众帮扶工作,维护农村稳定,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创建,疏导和化解矛盾纠纷等工作。
张桂芳的工作亦如此繁杂多样,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是带领村民致富。据了解,村民致富路大体可归为三类,一是向上级争取项目,二是招商引资,三是盘活村内资源。
在向上争取项目上,张桂芳做到了“敢争”。“你得要哇,你不要、不争取项目,上级怎么给你?”张桂芳说。
那么具体怎么“争”?
张桂芳给了一个直接的回答,“直接要,如果我知道哪有项目,直接和领导说,问能不能给我们,能不能建到我们村”。说起找领导,她说,“第一年还是有些胆怯,之后就好多了。”
在争项目的时候,“彩虹墙”也发挥了作用。张桂芳说,三家村成了“网红村”,有了名气领导也更加重视,“我们去年修水池的项目,全区(山城区)只有200万,我们争取到100多万”。
“你想全区有多少个村子,多少个地方都要争取这个钱,但我们去申请会好申请一点,因为村子有了名气,你去争取项目就有优势。”张桂芳补充说。
在农村工作,张桂芳觉得“我是年轻人,什么都不要怕,一腔热血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对她来说,梦想就是将村子建设好。
张桂芳还有一项本领,就是受得了委屈。就在近日,有村民指责她 ,说她是为了自己红,才去流转土地。
流转土地是指南瓜种植项目流转的五六百亩土地。据张桂芳讲,流转的土地大部分是撂荒地,当然也有好的土地,流转出去,带动了就业,村民也有增收,数额几百到几千不等。
对此,张桂芳解释说,流转土地是自愿的,流转土地的收益也实实在在发到了村民手中,不出村就能有就业岗位。
张桂芳,可以复制吗?
随着张桂芳走红,年轻人回乡的话题引发不少关注。那么,能否有更多的年轻村干部走马上任?在年轻的村干部中,张桂芳的经验可以复制吗?能否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就业?
其实就村支书层面,各地村两委换届中,“90后”已不鲜见。据新华社2021年5月报道,当年河南全省有918名“90后”村党支部书记走马上任。
当时的报道还提到,据河南省委组织部统计显示,该次换届涉及河南全省4.5万多个村,换届后,河南村支书平均年龄为47.9岁,比换届前下降5.8岁。
除了村支书,河南全省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下降了7.4岁,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比上升10.4个百分点,年龄学历实现“一降一升”。
不只是河南省,媒体报道,今年3月,浙江在线从组织部门了解到,浙江有859名35岁以下的村支书,其中不乏“95后”的身影。
此外,黑龙江、山东、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等省份,均有“90后”村支书的相关报道。从村支书来源看,多是大学生返乡,或部队转业的年轻人。
年轻村干部与老一代村干部有何不同?有分析称,年轻人有新“十八般武艺”,回村任职能够利用直播带货、电商销售、订单农业等新模式,带领村民寻求乡村振兴突破口。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年轻人,特别是有知识的年轻人,回乡担任管理者,值得肯定和鼓励。
竹立家认为,从现有经验看,年轻的村干部,对乡村振兴的确起到了重要作用。反之,如果没有大量的知识型、专业型的年轻人回乡,发挥“领头雁”、“带头人”的作用,乡村振兴也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有分析认为,从现实角度看,乡村振兴、乡村发展也确实需要新的“带头人”。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短视频的兴起,让农村人看到了广阔的世界,同时也让农村能被更广阔的世界所看到。
此前媒体分析,农村非常需要既懂现代化城市,也懂传统农村的“带头人”,去更好地“介绍”农村,也更好地“引进”世界。
值得注意的是,年轻的村干部也有自己的现实困境和难题。“90后”张天明,是广东省人大代表,其另一个身份是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河口镇和都村党总支部书记。
张天明曾直言,农村要建设发展,除了完善基础建设,还需要引进人才,而农村基础干部,待遇偏低、工作负担过重等问题普遍存在。
他也曾建言,除了待遇,在鼓励年轻农村干部发展方面,也要适时地增加机会,为年轻农村干部提供发展的平台。比如,对农村干部开放事业编制或公务员考试并适当降低录取门槛。
在这些年轻的村干部中,张桂芳得到诸多关注。
从记者了解的现实情况看,三家村水资源匮乏,也无矿产资源,资源禀赋并无明显优势。张桂芳也坦言,三家村最大的资源就是关注度,想借此机会带动当地发展。
在张桂芳上任后,三家村有了诸多改变。那么,张桂芳现象,可以复制吗?
有分析认为,从现实情况看,是比较困难的。如前文所述,抖音用户超过7亿,在众多内容创作者中脱颖而出,不仅需要吸引人的内容,也需要几分运气。
实际上,短视频平台也有不少村支书分享其个人工作、生活内容的视频。比有江苏、湖南的女村支书分享自己的日常工作,拍摄的视频也颇为不错,但外界关注度并不高。还有村支书为卖当地的农产品唱rap,但是外界关注度同样有限。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邓建国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张桂芳的成功其实主要不在于她的传播成功,而在于她的行动成功,是先有好的行动才有好的传播,主观、客观因素都有。
主观因素方面,邓建国提到,张桂芳很有担当,从她愿意承担画墙的成本风险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干部的担当往往能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初始和破局力量”。客观因素方面,村民不缺乏思变的愿望,但缺乏集体行动的能力,这时候张桂芳出现了,带领村民有所作为,之后媒体跟进报道。他认为,就传播角度来说,张桂芳现象“可以部分复制”。
至于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张桂芳认为,最根本的还是创造就业岗位,并且提高待遇。据了解,在三家村,1997年以后出生,且在三家村工作的年轻人,仅张桂芳一人。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白智立认为,可以根据各地情况差异不断创新,规避千篇一律的重复和模仿。他说,从当前社会状况看,可以发展带有公益性质的风险投资,激励年轻人去农村创业。
邓建国说,乡村振兴需要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和就业,但首先要完善基层民主,让村干部能者上庸者下,着力改善乡村居住和就业环境,缩小城乡人居环境差距,乡村对年轻人会更有吸引力。
编辑:广州明生医药有限公司
标签:家村,村民,村支书,彩虹,年轻人,村里,工作,农村,乡村,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