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初的西方政治家会怎么看今天的世界?
当穿越者用类似的方法评估2020年今日世界两个阵营的工业产出时,大概能得到如下数据。中国占全球的35.4%,俄罗斯占1.5%。美国占11.8%。广义的美国阵营,包括美日韩英加澳新加上欧盟占全球工业产出的40.6%。这个数字仍然大于中俄总和(36.9%)。但这个差距比1913年德奥(19.2%)与英法俄(27.9%)还要小。考虑到2020年以后中国工业产出的份额又增长大约3%,中国一个国家的工业产出,应该已经接近广义美国阵营的总和。
如果穿越者站在二十世纪初的视角,大概率会认为中美对抗最终会以热战为结果,两个国家都不得不打的理由。中国阵营有明显的人口和工业优势,加上苏联当年不战而败的教训,不可能甘心不战而降,放弃中国崛起的机会。同时,美国比当年的英国更强大,也不可能不战放弃霸权地位。
3
虽然广义的美国阵营和中俄阵营的工业实力相当。但如果在东亚发生冲突,欧盟国家的介入意愿和介入能力都会比较有限,如果只考虑东亚的美国盟友,美日韩加澳新再加上某岛,合计的工业产出份额是23.8%。远低于中国一个国家的工业产出份额。
美国可能在1812年之后第一次面临一个工业生产远超自身的对手。一战美国加入协约国阵营后,协约国阵营的工业产出,是同盟国的两倍以上。二战的差距更大。冷战时,美国的工业产出远超苏联。里根能用星球大战计划和军备竞赛拖垮苏联,根本上还是靠的美苏产能上的巨大差距。
经济学的基本规律是,供给大于需求,会导致价格下降,市场萧条,企业破产。需求大于供给,会导致价格上升,通货膨胀,如果控制价格就会导致短缺经济,如当年的苏联。
军备竞赛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强行扩大需求,有利于工业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国家,因为产能过剩,额外的军备生产不至于严重挤压消费品的生产,不会出现短缺。而本身就供不应求的国家,把更多的工业产能分配到军备生产时,就无法保证消费品的正常生产供应。
和平年代,消费主义盛行。哪里消费力强哪里牛。战争年代,产能为王,多大的产能都能在战争中消耗掉。俄乌战争告诉我们,战争中消费力再强没用,最终还是工业产能决定战争的胜负。
1980年美国的工业产出远大于苏联,同时,美国正处于一次经济衰退之中,本身存在产能过剩。军备竞赛对美国有利,对苏联不利。今天中美正好相反。
一战前的军备竞赛大约是在1890年开始,德法俄三个陆军强国的常备陆军从1880年的169万增长到1914年的299万,增长了77%,占总人口的比例从0.9%上升到1.1%。可动员的陆军从1880年的351万,增长到1914年的1475万,翻了4倍,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8%上升到5.4%。英德美法俄意六国的海军总吨位,从1880年的148万吨,增加到1914年的704万吨,翻了5倍。
今天两个阵营是否会开始一场军备竞赛,何时会开始?
今天,产能严重过剩的是中国。美国并不希望被中国拖入一场军备竞赛中。美国的对华策略是竞争但不对抗,就是避免过度刺激中国。美苏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今天如果中美来一场军备竞赛,大概率被拖垮的就是美国了。
如果二十世纪初的政治家穿越到现在,估计最不可理解的就是,为啥中国还不大力扩军,把美国拉入一场军备竞赛中?
编辑:广州明生医药有限公司
标签:美国,英国,中国,德国,工业,英法,军备,工业生产,总和,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