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二个网红城市,突然出现了
文|凯风
新的网红城市,又出现了。
东北的哈尔滨刚刚回归平淡,西北的甘肃天水又借助一碗麻辣烫突然出了圈,试图上演淄博烧烤的逆袭奇迹。
一时之间,这座西北小城开通“麻辣烫专线”、加大巡查检查力度、免费赠送景区门票、市民自发免费接送、举办麻辣烫“吃货节……
“保姆式宠粉”的场景,与淄博的“服务型烧烤”、哈尔滨的“讨好型市格”如出一辙。
无论高铁、航空还是铁路货运,兰州都是大西北绕不开的存在。兰州机场2023年吞吐量1560万人次,排在全国第28位,超过福州、南宁、南昌、宁波、太原等地。
在科教上,兰州不仅拥有兰州大学这所老牌985高校,而聚集了以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为代表的各类科研机构1200多家,重离子加速器为代表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实验室1个。
这个水平,不说在大西北稳居前列,就连东部一些GDP破万亿的经济强市都羡慕不已。
在产业上,兰州是老牌工业城市,“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借助重大项目落户,率先建立起以石油、化工、电力、机械制造为主的现代化新兴工业城市,奠定兰州在重工业时代的地位。、
如今,兰州的石化、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冶金在大西北仍有一席之地,而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也有了一定基础。
然而,兰州面临人才流失之困,“空有985大学却留不住人的”尴尬始终存在,而在新兴产业上与西安也有着明显差距,亟待突围。
04
网红城市,越来越套路化了。
网红城市的生产逻辑正在发生变化,制造网红城市成为一门显学,其间的套路早已被无数城市所熟悉。
根据《中国城市大变局》一书,过去网红城市的出圈,要么拼经济、财力与城市形象,要么拼独特的文旅资源或美食禀赋,要么是重金之下铺天盖地的城市营销,成都、重庆、西安、长沙都属此类。
然而,移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短视频时代,无数中小城市开始脱颖而出,哪怕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消费场景,或者一两个热门话题,都能引来铺天盖地的热炒。
随着网红经济的第一波曝光效应出现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类似保姆式服务、讨好型市格之类的套路,试图将流量拓展到方方面面。
这种出圈,一开始还是无意为之,只是网络从众效应的体现,但现在越来越多人工生产、批量定制、集中制造的痕迹。
虽然打破了大城市的垄断,给了中小城市以突围的可能,但网红城市活跃周期越来越短,长尾效应越来越弱,拉动效应越来越有限。
在《两大超级网红城市,怎么了》一文中,我们观察到山东淄博、黑龙江哈尔滨2023年的经济数据,并没有想象中亮眼,两者都不及同能级城市水平。
究其原因,一方面,网红经济持续时间太短了,对消费和经济的拉动效应相对有限。
流量最高的淄博,不过火了三四个月,而热度堪比淄博的哈尔滨,随着冬季一结束也就迅速陷入平淡。
更不用说,一些中小城市昙花一现,连一两个星期都无法维续。
另一方面,网红经济,最利好的莫过于消费和文旅产业,对于很多城市只是锦上添花之效。
无论是淄博烧烤还是甘肃麻辣烫,都只有一时的吸引力,很难形成持久的关注度,其本身难以产生真正的拉动效应。
如果没有一流的文旅资源作为支撑,不能将突然爆红的关注度转化为长红的动力,网红经济的效力必然大打折扣。
可以看到,真正的文旅大市,如成都、重庆、长沙、西安,靠的不是一次两次的出圈,而是文旅全方位的融合,是独具特色的城市特质,是一以贯之的服务意识。
甘肃不乏文旅底蕴,也不乏雄心壮志,期待这次出圈,能真正扭转所谓“落后”的印象。
编辑:广州明生医药有限公司
标签:甘肃,兰州,城市,经济,张掖,产业,淄博,敦煌,强省,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