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宣传“上岸”,就是在“谋杀”年轻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上岸”成为年轻人心中萦绕不去的一种执念。甚至已经超越“恋爱脑”变成一种流行文化的趋势,今天都有了一种所谓的“上岸脑”的说法,诸如:
公考虐我千百遍,我待公考如初恋。曾经在出分后备受打击,发誓就此收手,下次公告出来后还是会付出全部真心……
很讨厌别人问自己什么工作,因为在“上岸脑”眼里,上岸才算有工作,其他都是打工……
不止沉浸在套题和教材里,看到社区发个公告,也能发现很多值得参考的申论框架,看到社会新闻,就想到各种面试中的应急应变题……
这样听起来,“上岸脑”是不是和“恋爱脑”还真是有几分相像。
因为恋爱脑的标志大体上也是这样,就是认知所有的带宽,都被这个“执念”所占据而不可自拔。
而在现实中,“恋爱脑”大多被调侃,而“上岸脑”有时候还被认为是励志,不过,所谓“上岸”和“恋爱”可能都面临同一个问题,就是:
之后呢?
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
过分宣传“上岸”,就是在“谋杀”年轻人
中国人可能是全世界“最紧绷”的一个民族了,这当然不是一个“贬义词”(或许把“最紧绷”换成“最努力”也行),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中,似乎把人生看做是一个“一刻也不能松懈”的跑步比赛,一直要拿出最好的状态,奔向终点。
有一个叫做“一生“关键”的中国人”的视频,不知道小伙伴们看过没有,我把链接放到下方了。
视频中,可以看到,中国人从出生到离开这个世界,每一年,似乎都那么的“关键”似乎一旦哪一年“把握不住”,一旦松懈一下,一生就完了。
而把“考上研究生”“考上博士生”“考上公务员”“考上事业编”形容成“上岸”,其实某种程度也是这样一种“关键”思维的投射。似乎达成了“某个节点”,人生未来就一片平顺,不需要再“努力”了。
“上岸”思维往往给人一种成功的幻觉。会让人错以为,只要能够考上公务员、进入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就意味着获得了铁饭碗,生活将无忧无虑。这种思维,使得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上岸”作为唯一的人生追求,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这个目标。
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的确是值得骄傲的,寻找到一条更适合自己的路,也是值得自豪的。在这条路上,无论是考研,考博,考公,考编,当然都没有问题,考上了,也都值得庆祝。
但是把“中局”形容成“终局”,把这些“短期”目标的达成,形容成“上岸”。
这种过分宣传,其实就是在“谋杀”年轻人。
“杀死”什么?“杀死”他们人生,真正的意义!
最后分享一段柏拉图的话,作为结束:
We have been looking for, but it is her original already have; We always look in all directions, but missed you want, this is the reason why we still difficult to achieve.
我们一直寻找的,却是自己原本早已拥有的;我们总是东张西望,唯独漏了自己想要的,这就是我们至今难以如愿以偿的原因。
—— 《理想国》
编辑:广州明生医药有限公司
标签:自己的,又有,都是,恋爱,我是,博士生,也不,是在,人生,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