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形式主义,新华社六连评!
新华时评·整治形式主义|狠刹蜻蜓点水式调研虚风
《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印发以来,不少地方和部门在深化调查研究上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用调研推动问题解决。然而在实际中,对调研安排很“上心”、对调研过程极“专注”、把“身入”当“深入”、把“过程”当“解决”的蜻蜓点水式调研时有发生,这严重背离调查研究本质,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表现,不但加重基层负担,更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
“座谈一排排、出行一串串、吃饭一桌桌”“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顺着彩排走、对着稿子念、拿上材料撤”……从群众编排出来的顺口溜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基层干部群众对“为调研而调研”现象的深恶痛绝。如此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的调研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让基层不堪重负。要坚决避免浮在上面,务必扑下身子,坚持搞真正的调研。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重申并完善了“对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等切身利益的问题依照政策或者有关规定能解决而不及时解决,庸懒无为、效率低下,造成不良影响”“对符合政策的群众诉求消极应付、推诿扯皮”“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等的处分内容。
开门“笑”、办事“拖”、问题“推”、开会“忙”成为少数干部的“工作经”,这类“只微笑不办事”的新形式主义其实也是一种庸懒无为。这样的“作秀”,让群众受了累、冷了心。
托幼、养老、办证、物业……这些事牵动民生。在涉及百姓切身利益问题时,职能部门近年来“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作派少了,“打太极”“拖字诀”“踢皮球”的魅影仍不时显现。尤其需要协调才能解决的问题,少数干部接待群众笑容满面,承诺信誓旦旦,干起事却拖拖拉拉。
“只微笑不办事”的“面纱”下,还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作祟。他们往往把规章制度、服务承诺“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嘴上”,但就是没有体现在行动上。群众观念一旦出了偏差,工作能力难以提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也成了一句空话。
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不但要脸上有笑容,更要抓紧办实事。改革进程中,越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越是锤炼干部综合素质、提升攻坚克难能力的“磨刀石”。广大党员干部要拿出更加有效的举措,在工作中善接烫手的山芋,敢啃最硬的骨头,切实维护群众的合理诉求和合法权益。
干得好不好,民心是杆秤。出现在群众脸上的笑容,就是对工作实绩最好的褒奖。(记者:李亚楠)
编辑:广州明生医药有限公司
标签:群众,形式主义,基层,工作,干部,地方,工程,部门,上级,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