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性看待宗馥莉辞职和现代商业下的娃哈哈
7月18日上午,有关娃哈哈高层人事变动及副董事长宗馥莉提出离职的截图在网络上大规模流传。此外,网上还流传着一位自称娃哈哈前员工举报宏胜集团总裁宗馥莉侵占娃哈哈集团巨额国有资产的举报信。杭州市上城区国资委宣传部门对界面新闻表示,关于宗馥莉辞职和举报信,目前也正了解和核实相关情况,如果有确切消息,会进一步反馈。
在相关评论区,网民几乎一边倒地表达了对宗馥莉的支持,也有众多对宗馥莉境遇的猜测。有一种主流论调认为,宗馥莉是在失去父亲的庇护后遭到了排挤与打压,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宗馥莉拒绝上市从而被资本反噬,在相关信息缺失的前提下,这些论调显然为这起企业高层变动披上了悲情色彩的外衣。
此次事件之所以能引起舆论如此广泛的关注,原因就在于,在宗庆后身后,娃哈哈被异化为了一种反资本的化身,而宗馥莉则代表了此种精神的正统延续。
其实,这种揣测经不起质疑。早在还是娃哈哈的“少主时期”,宗馥莉就曾经表示上市是企业发展的正常举措,企业今后的发展需要拥抱资本市场,只有完成与资本市场的结合才能助推企业走得更远;实际上,宗庆后在娃哈哈30周年庆典上,也曾首度对上市表态:“上市以后能加快企业发展,在适当时候娃哈哈也会考虑上市。”
公众对宗馥莉天然的支持,不仅是出于对国民品牌的好感,更在于对宗庆后这一代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平民企业家精神的怀念,更深一层的逻辑是,围观的公众依然寄希望于娃哈哈能再出一位符合民意朴素期待、没有那么多复杂链条缠绕的纯粹的强势领袖。
然而,将宗馥莉置身于现代商业的逻辑里,她要面对就不再是父亲创业时那样忠诚的员工与行业破壁初期的时代红利,而是要在复杂的家族利益与企业利益间去重构权利与权力,管理与治理的结构。一呼百诺的强势商业领袖更多只能出现在改革初期的商圈中,宗馥莉这一代企业家更要做的,是在健康有序的规则下,同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博弈、妥协,并最终找到一个更符合各方公约数,也最可持续的新的经济增长和企业管理模式。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娃哈哈的正面声誉常常与网民间流传的反资本情绪相绑定。用反资本的情绪来维护娃哈哈的声誉,并以此攻击一些与外资有联系的企业,其最终带来的结果将是企业在市场环境中步履维艰。无论是何种经营主体,依法依规尽最大力量逐利以谋更大基本盘都是应然之举。
由此,公众对娃哈哈的支持,对高层动向的关心,更多的应该是基于产品品质以及这家企业身上的价值观,而不是被某种身份高度绑定后被抽象化的企业。
就像宗庆后当年拒绝被“集体小厂吞并国营大厂相当于搞资本主义复辟”的身份绑定一样,如今的娃哈哈以及其无论何种原因的高层变动,同样也有理由拒绝这种身份绑定。
当然,既然此事已经演变为一场公共事件,那么希望涉事各方都能公开回应舆论关切,但作为围观者来说,不要先入为主地拿起道德滤镜,而是要在商业逻辑和法治语境中去客观还原全貌。
作为一家有志于永续发展的企业来说,公众应该跳出一家一姓的传统叙事,而是从千家万户的切实评价中去看待企业的现代性。高层管理者姓不姓宗,这不是最关键的,无论接班人是谁,其承载与弘扬的企业家精神能否继续在今日的娃哈哈中接续上演,这才是最关键的。
编辑:广州明生医药有限公司
标签:娃哈哈,企业,高层,绑定,公众,举报信,资本,这一,是在,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