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明生医药有限公司


风声|硕士从基金公司跳槽到事业编幼儿园:年轻人还有多大的社会空间?

新闻资讯 体制,毕业生,社会,经济,跳槽,事业,大学,机关,事业单位,幼儿园,公务员,国家,大厂,政策,专业,基金,行业,互联网,中国,民营企业,年轻人,代表,部委,公司,硕士,高薪,分房, 08-15

当时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养老和医保的双轨制没有得到解决,影响了体制内外开放与互通的效果。因为公务员和院校、官方媒体的在编人员仍然适用传统的退休制,所在单位并不给他缴纳社保,他如果在四十多岁从体制内跳到民营企业,社保无法续接,必须重新办理。若民企未能在薪水、期权上有足够的的诱惑,不少人很难断然下决心的。

我曾经以为,只要在社保政策上打通体制内外,体制内外人才的交流会更加活跃,整个中国社会的人力资源将得到更加优化的配置。

现在看来,这个老大难的问题仍没有解决,新问题又出现了。 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民企发展的空间和势头不如从前,连互联网大厂的金身也在褪色。

在此情形下,不但大学毕业生首选体制内,且已经进入到体制内的年轻人,将去体制外视为畏途,即使待在里面不舒服,有怨言,也不能不忍受下来。体制内人才扎堆,内卷化是必然的。

设想一下:三个清北毕业生差不多同时期来到机关一个处室就职,如果处在体制内外相互开放性不强、体制外没有吸引力的时代,这三位优秀年轻人大概率都在机关干到老,他们之间大概率会产生许多无谓的竞争。

再回到前文所述的观点,不要说七成,哪怕是八成、九成的清北毕业生进了体制,其实也并不是特别值得忧虑的现象。

更值得关注的是未来的十年、二十年,这个社会在经济形态上、制度建设上能否有足够的空间让一些体制内的人才敢于走出去,走到外面也有着更精彩的人生,从而避免进一步的内卷。如果不能如此,则体制内旧人不去,新人接踵而来,那绝非一代人之福。

本文系凤凰网评论部特约原创稿件,仅代表作者立场。

主编|萧轶


编辑:广州明生医药有限公司

标签:体制,的人,毕业生,机关,大学毕业生,民企,社会,开放性,公务员,商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