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入4万到月入400,奢侈品柜姐的白眼不见了
而对价格敏感的普通消费者,今年以来频频爆发的强大购买力也让品牌不敢轻视。
今年年初,受日元贬值影响,中国消费者奔赴日本扫货。即便不算退税,在日本购入一只LV手袋的价格相当于在国内打了八折,部分奢侈品牌甚至相当于低至六折。LV所在的奢侈品集团LVMH集团上半年在日本市场的销售额同比大涨44%。
中国人把LV买成了日本土特产,名副其实。
在国内,8月初,武汉的三家重奢商场开启“店王争霸赛”,抛弃了高端商场的“调性”和坚持,纷纷卷起了价格战。三家高端商场通过满减返券、数倍积分等促销手段基本把折扣力度维持在85折上下,包括LV、GUCCI等品牌或主动或被动地卷入了这场价格战。
这场商战浅浅释放了一波国人的购买力。从全国各地涌来的顾客、代购、收券的黄牛等等,硬生生把一家高端商场买出了菜市场既视感。
有生之年居然也能在国内专柜买到85折的LV,去过现场的网友说。住在武汉的韩丽即便去年收入缩水20%,但仍然在这次折扣活动中贡献了3万元,她在武汉恒隆入了一只LV的ONTHEGO手袋,加了条围巾和香味凑整,换了个GUCCI墨镜,最后算下来大概接近86折。她的消费过程极其短暂,完全没有感受到消费奢侈品会享受的尊贵服务体验,只在店内停留了几分钟,选好了型号,火速买完就出去喝咖啡了。
面对LV在国内少有的折扣,武汉、北京、天津等不同区域的LV柜哥柜姐们的表态却出奇相似:促销是商场的,品牌只是被迫参加。
奢侈品对于促销活动的态度暧昧,有网友总结道,大品牌参加折扣活动,属于既要又要,“东西卖了,悄悄摸摸的钱挣了,高高在上的感觉也维系了。”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严威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曾说,未来大部分品牌的持续涨价策略并不适用,相反,它们更需要进行价格调整以适应市场。那些原本依赖金字塔底层大量消费者的品牌,会开始进行“价格合理化”,即降价。
而在柜哥严迪看来,对于奢侈品牌,不论是线上直播,还是要求SA去经营自己的社交媒体,这些拓客的销售方式对品牌的调性是有影响的,但是,当一个品牌的生存遇到困境的时候,活下来才最重要。
“如果你都活不下来,还谈什么调性?”
(除姜帅和Jacob外,其余受访者均为化名)
编辑:广州明生医药有限公司
标签:奢侈品,品牌,客人,自己的,后浪,业绩,消费者,配货,客户,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