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血浆站“以钱促献”背后:国内血浆缺口5000吨,企业毛利率可达40%
作者:王莹岭 李杭
近日,山西一血浆站推出学生限时捐血浆满4次或以上,可额外获得200元人民币助学补助活动,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
据澎湃新闻转发网友所发标题为“献浆助学,浆爱传递”的海报显示,和顺双林血浆捐献中心为帮助更多学子求学圆梦,特举办“献浆助学,浆爱传递”活动,凡在2024年6月15日至8月31日期间献血献浆达到四次及以上的学生,于8月31日后,凭学生证明在血源登记窗口核实后,可领取200元的助学补助。
此外,该活动还鼓励献浆者通过转发朋友圈来获取积分,对此,很多人质疑这一行为是在诱导人们捐献。
血浆站宣传献血浆好处的海报 图源:网络
对此,邓勇表示,献血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但这种作用是有限的,并非如一些宣传中所夸大的那样显著。
“说献血浆可以减少血液垃圾和毒素的说法也比较片面。人体自身有较为完善的代谢和排泄系统,单纯依靠献血浆来实现这一目的并不科学。”
一位刚献过血浆的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他是在当地的兼职群看到的招募信息,因为想偶尔赚点零花钱,就去献了一次。
他说自己是在通宵一整晚,睡了两个小时候去献的,“啥事都没有”。他表示,如果拉人过去会有一定报酬,不过要“人去了才会给”。
对于这种行为是否涉嫌“拉人头”,康德智库专家、上海市尚法律师事务所律师唐震东表示,一般来说,“拉人头”指的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吸引或强迫他人参与某种活动或行为。在捐献血浆的情境中,“拉人头”可能表现为通过夸大宣传、虚假承诺或利用人际关系等方式吸引他人参与捐献血浆活动。
“如果要界定正规宣传与‘拉人头’的边界,需要综合考虑宣传方式、宣传内容以及是否对捐献者产生了不正当影响等因素。如果宣传方式合法合规、宣传内容真实准确且未对捐献者产生误导或强迫等不正当影响,那么就可以认为是正规宣传;反之,则可能构成‘拉人头’。”唐震东说。
关于血浆站的各类宣传方式是否会构成诱导,唐震东表示,在献血或献血浆的情境中,如果宣传内容存在误导性,使捐献者误解了献血或献血浆的性质、风险或收益,就可能构成诱导。
要判断诱导行为是否违法,需要综合考虑宣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以及是否对捐献者产生了误导等因素。如果宣传内容存在夸大、虚假或误导性信息,且这些信息对捐献者的决策产生了实质性影响,那么就有可能构成违法诱导。
邓勇也表示,目前,对于单采血浆站及其所属企业在宣传中的商业营销行为是否构成“拉人头”或“诱导献血”,尚无清晰完整的法律界定。
不过,邓勇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过于夸大的宣传方式仍存在不妥之处,“正规的献血浆宣传通常是强调其医疗意义和奉献价值,旨在提高公众的认知和参与度,而不是夸大其作用或误导公众。”
“宣传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献血浆的重要性,鼓励符合条件的人积极参与,而不是制造不恰当的诱惑。”邓勇说。
编辑:广州明生医药有限公司
标签:血浆,和顺县,周报,捐献者,和顺,记者,时代,山西,双林,血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