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明生医药有限公司


中考分流、校企分离……中国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原因找到了

新闻资讯 职业,学生,高职,中职,学校,分流,企业,职教,职校,升学,院校,国家,校企,专业,普通,社会,技能,制度,毕业生,地方,行业协会,教育部,生源,阶段,部分,政策,系统性,文章,中 09-07

【张旻】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2024年9月开学季,将有3.55万名学生跨入中职的校门,成为一名中专生,他们会拥有“光明的前途”吗?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教育“双轨”,并且在某个历史时期,两者平起平坐、互为补充,为社会输送不同类型的人才。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两根轨道逐渐失衡。普通教育无论是在生源质量,还是教育资源上,都远远强过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甚至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歧视和污名化,读不好书的孩子才去念职校的观念深入人心,接受职业教育成了一种“不得已”的选择。职业教育由此式微,而“普职结构”的严重失衡,进一步导致了人力资源的错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和技术工种用工荒,同时存在于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中。

时至今日,高考已成为国家级别的重大事件,是许许多多家庭的未来所系,却不太有人记得,其全称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仅仅是“双轨”的其中之一。而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和职业教育水平的提升,也让许多人意识到,在高考之外,其实还存在巨大的可能性。我也想借此机会,和大家系统性地聊一聊职业教育的话题。

本文探讨了五个问题:

1. 何谓职业教育?我们对职业教育存在哪些误解?

2. “普职失衡”的现象,因何而产生?

3. 新中国的职业教育如何兴起,如何由盛转衰,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4. 复兴职业教育,让“普职结构”重归平衡,需要哪些措施?又有哪些事情不可为?

5. 近些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取得了哪些成绩,还有哪些不足?

本文为下篇。上篇请点击这里。

中考分流、校企分离……中国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原因找到了

结语

教育供给的公平性和教育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成败,也间接地通过职业教育,影响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福祉。黄炎培说过,职业教育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如果职业教育搞不好,老百姓只能在“无业”和“不乐业”中二选一,企业无法招募到足够的技术人才,个人的幸福,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恐怕都无从谈起。

因为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还存在不少的缺陷。改革势在必行,不是职业教育改革,而是教育改革,是对技术人才从发掘、培养到走上就业岗位,所涉及到的一切制度安排进行改革。其牵涉面之广,需要的力度之大,如果没有巨大的毅力和决心,绝对难以做到。现行改革措施,恐怕只是治标不治本,甚至诸如“中考分流”之类的政策,还在起反作用。

在文章的最后,我想引用中国当代著名职业教育研究学者、原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杨金土在2006年写下的一段话,来对开头提出的几个问题,做一番总结回答。他是这么说的:

“影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很多,尤其是师资和经费,但当前阻碍我国职教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被扭曲的教育价值观和人才观,许多实际困难由此派生。现行教育的选拔功能被过分地扩大,甚至成为教育功能的主体,而且往往只以一种标准衡量所有人,从而使教育过程,演化成应试能力的竞争……

人的个体多样性被否定了,社会需求的多样性被忽视了;教育类型的多样化,被异化为教育类型之间的等级化,职业教育成为保证精英选拔的辅助系统,用来缓冲选拔渠道中学生容量的盈亏涨落;不同教育类型的人口‘分流’原本应该是积极的、自主的、愉快的选择活动,实际上却变成为被选拔与被淘汰、受青睐与受歧视的重新归队。‘行行出状元’的思想被否定了,现实生活中往往只承认一种‘考试状元’;‘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古训也被否定了,我们的教育几乎天天都在惩罚‘学业失败’。大量被认为是学业失败的学生进入职教系统学习,于是职业教育就被社会看成次等教育,它的发展得不到公正对待也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编辑:广州明生医药有限公司

标签:职业教育,职教,中职,高职,职校,学生,企业,教育部,中考,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