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狂犬病幸存者,是怎么活下来的?
有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报道的狂犬病存活病例已超过30例,主要集中在印度,美国、巴西、南非等国也有报道。
撰文 | 凌骏
4月21日,河南南阳市一名3岁男孩在路边被狗咬伤,尽管随后接种了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但仍因疑似狂犬病发作,于5月9日抢救无效死亡。南阳市疾控部门发布调查结果称,狂犬病疫苗与被动免疫制剂的管理、狂犬病暴露处置与医疗救治等方面未发现异常,无论是免疫球蛋白还是疫苗,都无法确保100%阻断病毒感染。
更早前,3月27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了一位48岁的患者,在确诊狂犬病3天后不幸去世。
接连发生的死亡病例再度引发了公众对狂犬病的关注。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2024年前3个月,我国大陆地区共报告25例狂犬病病例和19例相关死亡病例。
狂犬病发作后的死亡率被认为是“几乎100%”,但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报道的救治存活病例数已超过30例,主要集中在印度,美国、巴西、南非等国也有少量报道。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科主任医师黄琴告诉“医学界”,“救治狂犬病患者时,就是否采取呼吸支持等积极治疗,医院会先征求家属意见。但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放弃。”
2004年,医生首次对狂犬病患者尝试“密尔沃基疗法”
紧接着,医生又使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和金刚烷胺辅助治疗,最后给予患者镇静剂咪达唑仑和防止脑痉挛的苯巴比妥。奇迹出现了,发病后第7天,患者血清中的抗狂犬病毒抗体滴度开始逐渐上升,第10天患者被唤醒,第31天检测显示体内病毒转阴。
“这个疗法的理论基础,是病毒在中枢神经大量复制后,会造成病人的兴奋狂躁。这个阶段进行诱导昏迷,让病人安定下来,病毒也可能会因此减缓繁殖的速度。这给抗病毒治疗和人体免疫争取了时间。”黄琴解释道。
据悉,在“密尔沃基疗法”首次成功应用后的十余年间,学界也对其具体方案进行了多次改良。2017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就曾使用过基于“密尔沃基疗法”的人工冬眠疗法,一度被认为有可能创造中国首个“狂犬病治愈案例”,但最终患者在存活超1个月后死亡。
除了“密尔沃基疗法”,“医学界”检索发现,通过高级别的ICU积极治疗,目前全球至少报告了30例狂犬病存活病例,一半以上发生在印度,但绝大多数幸存者出院后都伴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生存质量低。
2017年发表的《病例报告·来自印度的狂犬病存活案例》一文指出,良好的重症监护和支持措施,可能有助于偶尔出现的狂犬病患者存活……但幸存者中极少有人完全康复,大多需要终生的康复和护理,给家庭成员带来长期的情感和经济影响。
加纳则在2016年报道过一例罕见的幸存案例。这名患者使用的治疗方式包括草药外敷、伤口清创、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广谱抗生素和镇静类药物,病情在1周后明显好转,1个月后出院,后续随访显示状况良好,没有残留神经系统后遗症。但医生无法解释治愈的原因。
“这些幸存病例具有一定的偶然性。”黄琴指出,“除了积极的治疗,咬伤的部位、咬伤程度、病毒载量、感染的狂犬病毒的毒株、以前的疫苗接种史及个体的免疫差异等,都可能是出现‘奇迹’的原因。”
“总体来说,我们还是认为狂犬病死亡率就是几乎100%。”黄琴表示,“目前没有特效的手段可以对其进行治疗。已有的诸多试验性尝试,由于医疗成本大、失败率高,即便偶见存活,预后也不佳等原因,临床中极少开展。”
曾被寄予厚望的“密尔沃基疗法”,由于后续的失败案例过多,疗效难以复制且存在潜在的医疗风险,近年来也陆续被一些临床治疗指南剔除,多数专家建议放弃这一治疗尝试。
为何无法攻克狂犬病?
黄琴告诉“医学界”,除了少数如流感病毒等,对于绝大多数病毒,人类都没能开发出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大多数病毒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依赖人体自身免疫将其清除。”
但和这些病毒不同的是,《狂犬病治疗方法及抗病毒药物应用的研究进展》一文指出,狂犬病毒是通过免疫豁免的神经系统进行传播和复制,因此可以逃避人免疫系统的攻击。“另一方面,虽然狂犬病毒可以被抗体中和,但是有效的抗体无法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这也是狂犬病致死的一大原因。”
2023年7月,美国科研人员表示发现了一种名为F11的单克隆抗体,虽然同样无法通过血脑屏障,却可以间接导致小鼠大脑里的免疫细胞发生变化。研究人员声称未来它有望在治疗人类狂犬病方面取得突破,但目前未见最新进展。
除了客观技术难点制约了狂犬病治疗的进展,黄琴对“医学界”分析,狂犬病已经有了极为有效的暴露后预防措施,极大降低了狂犬病的发病和死亡,这也让狂犬病治疗并未成为学界重点的发力方向。“以上海公卫中心为例,我们投入的资源,更多集中在狂犬病暴露后预防的科普宣教。”
黄琴还提醒,狂犬病疫苗的接种强调“迅速”,其本质是在和病毒进行赛跑,赶在病毒抵达大脑前将其阻断。“医学界”查阅发现,近年来各国均报道过“免疫失败”的案例,由于未能及时进行接种,或因自身存在免疫缺陷病等原因,有些患者在接种了几针疫苗后,仍然出现狂犬病发作。
“事实上,越是有条件开展狂犬病治疗前沿探索的发达地区,人群就越能及时、规范地完成疫苗接种,反而是没什么病例的。”黄琴说。
中国疾控中心等机构学者在今年1月发表的《2021年中国狂犬病流行特征分析》中也指出,我国狂犬病病例数自2007年起持续下降,2021年累计报告157例,是1951年以来的历史新低,其中主要的感染人群是农民。
文章指出,提高暴露后的处置率和疫苗全程接种率、降低疫苗费用,以及进一步加强犬、猫的管理免疫工作,是实现2030年消除犬传人狂犬病防控目标的关键。
编辑:广州明生医药有限公司
标签:狂犬病,患者,病例,病毒,疗法,疫苗,免疫,密尔,医学界,狂犬